近日,一位在短视频平台拥有17万粉丝、日常分享养牛生活的博主因被指系“十年前制造贩卖假毒品”的罗某,再度成为舆论焦点。面对网友指认和质疑,该博主曾在评论区留言回应:“这是十年前的事情了,现在的我做正能量,有劣迹的人不代表不善良……请家人们口下留情,给我一条活路。”目前该留言已删除,但事件仍在网络上持续发酵。
据央视财经频道《经济与法》节目的过往报道,罗某于十年前因使用冰糖、明矾冒充毒品向瘾君子出售,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。案发时引发广泛关注,有瘾君子因误食大量“假毒品”导致健康恶化甚至患上糖尿病,因此罗某也被网友戏称为“绝命糖师”。

与过去形成强烈反差的是,当前的罗某以“放牛人”身份在短视频平台分享田园牧牛生活,画面中经常可见他与牛亲昵互动,展现农村慢生活的温情一面。他的视频风格朴实、节奏缓慢,评论区多为鼓励和喜爱,直到近日身份被曝光,引发大量关注和争议。
事件曝光后,网络评论迅速分化。一部分网友认为,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”,罗某既已服刑且重归社会,如今以劳动为生,传递正能量,理应给予改过自新的空间;另一部分则质疑其是否应当承担公众人物的道德标准,认为其隐瞒曾经劣迹,可能影响青少年价值观。
而这场网络舆论风暴背后,也引发了公众对“劣迹艺人”、“劣迹网红”重返公众视野的讨论。根据多家短视频平台的社区规范,虽然未明确禁止普通用户带有前科,但当内容涉及商业变现或形成公众影响时,平台往往面临用户举报压力和道德争议。
有法律专家指出,罗某的行为虽曾违法且被判刑,但其刑期早已执行完毕,依法不应再受到“二次处罚”;但从道德层面来说,公众人物尤其是拥有大量粉丝和影响力的博主,更应对社会影响和自身行为保持谨慎。
值得注意的是,罗某并非第一个“劣迹者重返网络”的案例。近年来,曾涉毒、诈骗、打架等违法行为的人员在刑满释放后,频繁以“草根逆袭”“励志转型”姿态出现在直播或短视频平台,舆论对此看法不一。一方面,这些故事体现社会包容与复原力;另一方面,也对平台审核机制和公众认知提出更高要求。
目前,涉事博主仍在正常更新内容,账号尚未被平台封禁。平台方面暂无明确回应。但此事已成为一个关于“网络正能量”“社会包容性”以及“如何看待过往劣迹与个人转型”的公共议题。
正如部分网友所说:“如果他是真心悔改,让牛和阳光成为新的生活中心,那值得尊重;但如果借过往热度制造人设炒作,那就必须严肃对待。”
面对争议,这位“曾经的罗某”或许必须用比别人更多的真诚和坚守,来为自己赢回公众的信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