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派新闻报道:日前,一女子吐槽高铁“静音车厢”形同虚设。其称,自己7月22日下午从大理坐高铁到昆明,位置是一等座的静音车厢,谁知有十几个小孩吵闹,也无人管理。她向12306投诉后,收到了乘务长致歉。
要不是看了这篇报道,我还不知道高铁上还设有静音车厢。按先前的理解,像高铁车厢这样的公共场所原本就不应该有打打闹闹、大声喧哗之类的行为的,也无需设置专门的静音车厢,因为有了静音车厢,是不是意味着别的车厢可以大声喧哗?然而又为什么在静音车厢里还会存在有人吵吵闹闹的现象呢?
因为既然有了静音车厢,就应当有措施来保障车厢里的静音。据这位女子的描述静音车厢里的状况,“中年男士一般会接打电话办公,有两位就打了一路电话,老人会一直和小孩互动,很吵。”按此说法,这静音车厢里一些人的行为与在其他车厢并无两样,该女子还强调过自己坐过2次静音车厢,都很吵。
那么铁路方面又是如何保证车厢静音的呢?上车后,乘务员给每个人交代规则并派发宣传单,提醒乘坐静音车厢的要求。当有人吵闹时,接到反馈的乘务员会过来,然后车厢里安静下来了,但乘务员一离开,吵闹声便又开始了。当然也有人即便是乘务员在也是照样大声说话,并不听劝阻。
这似乎能说明,铁路方面并没有有效措施来保证静音车厢里的安静。
2020年12月,铁路部门推出“静音车厢”,乘客在购票时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“静音车厢”。可见设置“静音车厢”本意是满足乘客的需要,提升人性化服务,那么这自然是铁路部门对乘客的服务承诺,但是如果没有有效措施保障车厢里能静音,这个所谓的“静音车厢”便会沦为形式主义。
而一些乘客之所以不把铁路部门的提醒当回事,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,一是觉得自己是花钱买票的,上了车便应当享受优待,顾客是上帝的理念深入人心,花钱就是大爷的心态尽显无疑。二是觉得铁路部门拿他没办法,说话大声违反了哪条法律?就算违反了你能拿我怎么样?而铁路部门确实拿不出具有强制性的好办法来。三是部分国人素质确实跟不上,意识不到大声喧哗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,这样的人一般的提醒基本没有用,只能是“狠狠地”提醒!
梁实秋曾写过一篇名为《排队》的文章,文中说不要以为不守秩序、不排队是我们的民族性,生活习惯是可以改的。他举了个例子,前门火车站票房前常有一名日本警察手持竹鞭来回巡视,遇到不排队抢票的人就上去结实地抽一鞭子,挨的人一声不吭,乖乖排到队尾了……他很脸红也很感慨,难道真需要那一条鞭子才行么?
不幸的是,这些年过去了,我们国人还是需要那么一条鞭子。自从提倡人性化执法之后,渐渐地连警察的权威也开始丧失了,看着被追着打的警察,便很无奈,从人性角度看,我们能离开那条鞭子吗?
这“静音车厢”不也正是明证?!